關于讀書的重要性,古人說了許多。我少時只懂機械背誦,從未真正體會過其中的意義,等工作之后再來品讀,才發現回味無窮:如果你為顏值困惑,讀書吧,因為“腹有詩書氣自華”;如果你為伴侶發愁,讀書吧,因為“書中自有顏如玉”;如果你為碎銀奔波仍囊中羞澀,讀書吧,因為“書中自有黃金屋”;如果你在單位內卷到不知所措,讀書吧,因為“讀書破萬卷”。
初聽“內卷”這個詞并未明白其意義,本著求知的心態,我特意上網查詢。內卷原意是指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狀態以后,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,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,便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復雜的現象。內卷最先被高校學生用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者“被自愿”競爭。用到我們工作中就變成了同行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的資源,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,可以說,內卷是努力的通貨膨脹。這么看來內卷似乎是一個貶義詞,但我卻以為,沉下心來鉆研學問,以更加充實的狀態,更加昂揚的斗志,則破“卷”行動勢如破竹,這時內卷便成為一股激勵我們奮勇向前的正能量。
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。讀書的真正意義不僅僅是獲得更多的知識,而是在這些知識中學到為人的準則、處世的快樂,潛移默化地在內心生出一種愉悅。著名哲學家周國平先生說,讀書的愛好更多的是給人一種更為開闊的眼界,更加幸福的世界。很大程度上,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書籍的形式保存,而讀書就是享用這些成果并把它占為己有的過程。讀書唯求愉快是一種很高的境界,所以在選擇一本書去讀的時候,只要這本書讓你產生了共鳴、獲得了享受,那么它就是一本好書。
我讀書愛好的養成得益于母親的開明。據母親回憶,她自小便愛讀書,但受條件限制買不起那么多書。同學家有本什么書母親就會趕緊借來,熬夜也要看完。上學時,同學買了一本小說讓我幫她收起來,這讓我很不解,她解釋說她的母親不讓她看課外的任何書,尤其是小說這樣的閑書。這時我才意識到我的母親竟從未阻止我看小說。她的要求是只要我能把老師布置的任務都完成,看什么書是我的自由。母親覺得只要是書就一定有益于寫作,即便是小說也會讓我學到作者的寫作手法,感受小說中人物的成長經歷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激勵。于是,我一度因為自己可以幫別人保管閑書而感到無比自豪,更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母親比別人的母親開明,這也成為我向別人炫耀的資本。工作后,我看書的時間少了,但每次碰到好書的時候也是愛不釋手。雖然閱讀電子書更加方便,但書頁劃過指尖、書香沁入心脾的恬淡感是電子書無論如何也替代不了的。作為一名宣傳工作者,為了能對工作有所幫助,我也會涉獵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書籍,讀思想、悟精神,但仍覺得遠遠不夠,在運用上仍缺少厚積薄發的動力。因此,只要有時間我還是會選擇用讀書來充實自己,不一定要記住什么,能感受到情感共鳴就是不虛此行了。
讀書吧,在文字里徜徉,在知識中回味,品讀生活,品味人生,這無疑是用直擊心靈的方式獲取成長的捷徑。
(作者單位:汾西礦業水峪煤業)